人文相山
相山非遗
相山旅游
相山人文
相山非遗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相山 > 相山非遗
 
 
谢派唢呐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来源: 发布时间:2017-6-15 9:55:40 发布人:

谢派唢呐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一、项目简介

淮北谢派唢呐起源分布

 淮北历史悠久,地处华东地区腹地,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谢派唢呐始于清代后期,至今有130余年历史,6代传承家谱,现有成员80余人操业,十一个唢呐班还继续活动在淮北,徐州,宿州,怀远 ,蒙城, 涡阳, 永城等广大地区,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因十年动乱的政治因素被迫停办,1980年人们“无乐不成礼”的思想才被彻底解放,谢派唢呐再一次得到传承和发展。

主要传承曲目《凡子调》《五字开门》《报妆台》《梅花三弄》《百鸟朝凤》《雁落沙滩》《老报》《叫句子》《打枣》《扒缸》《十样景》《坠子》《四平调》《大小开门》《大小柳金》《大小桃红》等另有泗州戏、二夹弦、淮北花鼓、梆子戏和民间小调一百多首传统名曲。移植改编的自创曲目《大悲调》《四六调》《咱们领袖毛泽东》《迎春锣鼓》《思念》《皖北好》《凤阳欢歌》《矿山情怀》唢呐小品《考试之前》等。

传承人简介

 谢成德谢派唢呐第四代传承人,60岁,中共党员,高中文化,原北京卫戍区宣传队现中国武警文工团唢呐演奏员,退伍到凤阳泗州戏剧团,后期到淮北市淮海歌舞团,中国音乐家协会等级认证十级,安徽省民管乐协会会员,唢呐大师胡海泉入室弟子,艺龄五十余年,造诣颇深,成绩斐然。曾参加过中国首届民间艺术节(大连)安徽省一二四届艺术节,安徽省大企业艺术节,花鼓灯艺术节,上海世博会获国家、省、市级大奖多次,现自办唢呐培训学校三十余年,多名弟子获国家省市级大奖,考入四川、武汉、山东音乐学院一本多名,2015年本人在圆梦中华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中荣获全国唢呐专业优秀园丁奖,安徽省唢呐优秀教师奖。

为把谢派唢呐艺术传承光大,形成了民间办活、唢呐培训两者并举的格局形式,长期砺练,发掘创新,把谢派唢呐艺术推向新高潮。原国家一级作曲家李长士曾对本人赞誉到:谢派唢呐名声显,全国师徒近上千,百年传承根基实,师出名门谢老三(排行老三),吹咔闷写拿得起,捂顶借颤掌握全,演啥像啥特逼真。风味十足令人叹。其研究价值、审观价值、艺术价值、民俗价值、实用传承价值在重要价值栏目详细说明。

传承内涵丰富,一个主题传承中华民俗风情。二个传承,师传祖传继承发展。三大部件,唢呐头,喇叭杆,唢呐碗。四种表现喜怒哀乐。五种类型,大小唢呐,笙管笛箫,咔戏闷腔、口哨口技,锣鼓釵。六个特点,民俗大宣传,爱国情谊浓,表演技能高,制作简而精,原生态文化,团队意识强。

所在区域其地理环境

淮北市位于安徽省北部东经114-119度,北纬29-34度之间,地处北温带。属北方型大陆气候与温润性气候之间的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这里是隋唐大运河古道,东连五省通往徐州,西接汉兴之源芒砀,北依孔孟故里,南迎老子庄子故里,淮北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是解放战争国家领导人刘伯承、邓小平、陈毅亲临指挥的淮海战役主战场,这里交通便捷,有数条高铁、高速公路、铁路纵横穿过,国道、省道过境或毗邻,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这里物产丰富是安徽省重要商品粮基地和矿产资源区。

淮北自古名人众多,蹇叔,嵇康,桓伊,老子庄子到现代雕塑大师书画大师王子云刘开渠等名人雅士荟萃,这里是口子美酒的发源地和著名国画之乡,悠久的人文历史滋养了勤劳淳朴和勇于创新的民风,深厚的文化积淀造就了宽厚蕴涵兼容并蓄的人文气质。

淮北人自古崇尚民俗礼孝每逢大事小事必有文艺演出助兴,因此在众多的民俗活动中,唢呐班便是其中最为活跃主力军,经过历代长时间的传承演变形成了众多的唢呐门派,谢派唢呐便是这诸多门派中最美的一支奇葩。

谢派唢呐从起源到现在,以师传祖传民间吹打为主流,以演奏技巧音色和地方特色而闻名,从传承民间曲牌,地方小调,地方小戏,及宗教音乐都独树一帜,其传播途径多在婚丧嫁娶、庆寿节日庆典、庙会祭祀等活动为重要渠道。




三、项目说明

分布区域

传承人代系分布和影响

1六代人传承<详见《传承墨线图》>

2谢派家祖传承分布:

掌门人曾祖父谢献立民间艺人。居蒙城范集大谢庄。

第二代祖父辈胞兄弟七人均继承父业谢献立两盆水业务(吹喇叭和理发,民间称二盆水或说清水、浑水)因兄弟人多怕闹矛盾各闯各的事业。民国时期已落户他乡。老大谢占早老三谢占文定居宿县东关,老二谢占才老四谢占武定居寿县石集,老五谢占宝定居蒙城南关,老六谢占友定居凤阳刘府,祖父为谢老七谢占铺定居蒙城范集大谢庄。父辈谢兆敏留居原籍蒙城范集大谢庄。当代传承人谢成德及子女,孙辈定居淮北市相山区刘一社区。谢派唢呐家族成员主要活动在寿县、淮南、凤阳、蚌埠、宿县、蒙城、涡阳、淮北及周边地区。因谢派唢呐受传统观念影响和家训等原因(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老大谢占早,老二谢占才,老五谢占宝三兄弟下辈有女孩多人无男孩传承,其余四兄弟下辈十一个唢呐班还在操业(十一个唢呐班只包括谢派家族)。四代传承人谢成德打破传世家训,自办唢呐培训学校,广招门徒和学生三十余年,其徒弟凤阳、蚌埠片区20余人,淮北地区30余人,学生遍及苏鲁豫皖冀晋六省二十多个市县区1000多人。

3谢派唢呐的影响与辐射范围:

第二代传承人祖父谢占铺艺名“盖九州”,全面地继承了张久成的唢呐水准和各种民间唢呐曲牌,能够熟练地运用锡管演奏宗教曲牌《报妆台》、《梅花三弄》、《锁连枝》等。

第三代传承人谢兆敏继承父业艺名“扒锅王”,1983年被徐州电视台录制成唱片,畅销徐州,宿县,淮北,蒙城等地。

第四代传承人谢成德曾参加上海世博会,1984年凤阳县唢呐大奖赛,1988年安徽省第一、二、四届艺术节,首届中国民间艺术节(大连),安徽省大企业艺术节(合肥),安徽省第四届花鼓灯艺术节(凤台),淮北市器乐大赛,淮北市建市40周年,安徽省小品大赛唢呐音乐剧《考试之前》均获一二三等奖十多期,学生张华瑞(女)河北邢台市人2008年九月考入四川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系,现任教于邢台市一中教师。徒弟耿小龙凤阳武店人,84年凤阳县唢呐大奖赛二等奖。学生王其林蚌埠市人,86年考入安徽省艺校,89年考入中国音乐学院毕业后任蚌埠市教育学院教师,安徽电视台,现任教于广州星海音乐学院唢呐讲师。徒弟赵凯河南永城人,2011年在中国第七届校园选拔赛中获金奖,后考入山东音乐学院现任教于淮北艺校教师。学生卢旭鹏安徽砀山人在2012年中国第八届校园选拔赛中获金奖,后考入武汉音乐学院民乐表演系。徒弟徐超强濉溪县临涣人,2013年获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唢呐专业委员会职业组优秀奖。徒弟尹乐乐萧县人,蒋会泽涡阳人,徐小龙徐州人均获2015年“圆梦中华”国际文化交流赛一等奖。学生孙艺龙濉溪韩村人,2013年获文化部艺术风采展演金奖。家孙谢伟,家孙女谢燕2015年均获安徽省圆梦中华选拔赛唢呐一等奖。其它徒弟、学生均在所在的家庭唢呐班传承民间艺术文化。

历史渊源

唢呐作为我国的传统乐器,已有着很悠久的历史,它源于波斯,阿拉伯一带,大约在700多年前的金元时代传到我国中原地区。在公元三世纪唢呐在我国新疆拜城克孜尔石窟第38窟伎乐壁画上就有记载,明代武将戚继光(安徽定远人1528-1588)曾把唢呐用于军乐之中,明代后期唢呐已在戏曲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用于伴奏唱腔,吹奏过场曲牌。而在以戏曲音乐为基础的民间音乐中唢呐也成为离不开的乐器。明太祖朱元璋九世玄孙朱载堬(1536-1611)在唢呐八音孔的基础上研制出“眼管子”(即今天使用的锡管和木管)他首创的新发秘律(也就是十二平均律)比德国音乐家麦斯特早一百年左右,而且他曾在九峰寺创建“金鼓会”每年的农历九月二十三,各地的唢呐班,宗教乐班在这里聚会交流,以展民风。谢派唢呐起源于曾祖父谢献立之手,至今已有130余年的历史。由于历史上我国因天灾和战乱诸多,人们四处逃荒,能有一技之长便能糊口。在淮北传言中有这么一说“黄河长江要饭不如淮河两岸”,只因鱼米之乡,便是最好的去处。张久成由阜阳逃荒到蚌埠后交场子。第二代传承人谢占铺在1928年吹唢呐要饭到张久成门口,张久成听罢即收为徒,边学唢呐边办活,3年后回蒙城范集(见“凤鸣岐山”一书,夏学著)。从此,谢占铺笙、管、笛、箫、唢呐、闷腔、把攥子样样精通。而且在曲牌上“一家活”不重样,对蓬场场赢,被民间艺人称赞为“盖九州”。谢占铺与刘凤鸣同师不同期,是刘凤鸣把师父张久成的演奏风格创造性的总结出“柔、顶、借、代”。我们谢派的四大绝技也由此而来,以祖传的方式应用至今。第四代传承人谢成德于1981年夏在凤阳工作期间收徒20多人,1991年定居淮北后自办唢呐培训学校,以徒弟的口传方式,慕名前来学习唢呐每年有40多人,经过30多年的传承发展。现把谢派唢呐辐射到苏、鲁、豫、皖、冀、晋周边六省,20多个县。学生王其林(安徽蚌埠)早期考入安徽艺校后考入中国音乐学院,现任教广州星海艺术学院唢呐讲师。徒弟张华瑞(河北邢台)考入四川音乐学院,现工作在邢台一中音乐教师。赵凯(河南永城|)考入山东音乐学院。卢旭鹏(安徽砀山)考入武汉音乐学院。孙子谢大伟、徒弟尹家乐、蒋会泽、徐小龙均获圆梦中华国际文化交流唢呐一等奖,学生徐超强在全国唢呐邀请赛中获优秀奖。徒弟孙艺龙、谢伟、谢燕、赵丽在安徽华夏艺术竟赛中均获一等奖。谢成德在1988年安徽省第一届艺术节中《凤阳花鼓》获一等奖,1989年在首届中国民间艺术节(大连)获特别奖(只设此奖项),《咱们的领袖毛泽东》获1999年安徽省大企业文艺汇演优秀奖,《矿山欢歌》本人与国家一级作曲省歌舞团李长士合作在淮北市建市40周年文艺汇演中获一等奖,《皖北好》获省第一届花鼓灯艺术节一等奖,本人创作唢呐音乐小品《考试之前》获省第四届花鼓灯艺术节创作优秀奖演出二等奖,2010年唢呐《打枣》参加上海世博展演。2015年五月本人曾获安徽省唢呐专业优秀辅导教师奖。同年十月获圆梦中华国际文化交流全国校园唢呐专业优秀园丁奖。

基本内容

谢派唢呐在民间的运用上,大致可分为红事所用的唢呐曲,白事所用的鼓吹乐曲和通用的传统曲牌三个种类:

1)红事常用的唢呐曲牌为《凡字调》、《五字开门》、《十样景》、《叫句子》、《百鸟朝凤》地方戏曲,民间小调等,其类型以小尖笛(筒作2)大海笛(筒作5),竹笛、两笙、鑔、镗、鼓、云锣、铛子二只等乐曲出现较多,一般八到十人组成,可独奏、齐奏、坐吹、站吹、走吹、对吹、吹打并重等。这种原汁原味的多样化传统形式会使旋律音区扩散曲调更加优美和谐,妙趣动人,使人们共同享有吹乐喜庆的氛围。

2)白事用的鼓吹乐曲牌,以两支同音高的大唢呐同步同指法用循环换气吹奏较多,轮奏较少,如《大开门》、《小开门》、《大柳金》、《小开门》、《大桃红 》、《小桃红》、《四六调》《二密子》、《二黄帽》、《孟姜女》、打击乐、大鼓、大锣、大鑔、云锣等。《雁落沙滩》即是淮北地区较有特色的轮奏曲牌之一

以两支降B大唢呐较为丰富,因音色低沉浑厚,前呼后应,渲染气氛,曲谱后半部分(慢直板)用大花舌摩仿大雁叫声,给人以悲伤、凄凉、如泣如诉仿佛是在安慰死者驾鹤西游,早日来世再生。

3)淮北鼓吹月的共性曲牌,以白事和红事在正事的前一天晚上做一次较为严格的场合进行吹奏,通常采用先坐后站、先慢后快,先简单后复杂。如抽纸条、树旗杆、呲牙笛、用鼻子吹、竖大假牙等,以博取观众。使曲调一环扣一环,一曲更胜一曲,逐步推进。其顺序是《凡字调》、《五字开门》、《大柳金》、《梅花三弄》、《坠子书》、《叫句子》《淮北花鼓 小赶脚》、《扒锅》、《百鸟朝凤》、《打枣》、《报装台》等。

谢派唢呐曲牌所用之地是因淮北风俗习惯所产生,(1)《大柳金》《凡字调》《五字开门》加快板,是红事迎驾客,拦喜,白事结束后回喜时必吹奏此曲牌。(驾客是女方出嫁到男方后,由女方的舅、叔、姑父等长辈属重量级送亲人员)。(拦喜是在结婚的前一天的傍晚,唢呐班与轿走到女方村庄后,在没有进入女方家门前路过其他门口用木棍和桌子放在自家门口的路上,要喜烟、喜糖唢呐必须吹奏两个曲子凑个热闹)。(回喜是指死者的晚辈当年结婚人,从死者的坟地离开时,身披红布由唢呐班领队吹奏回家,否则三年不准办喜事)。(2)《报装台》当女方出嫁装箱时用锡管和笙,打击乐反复合奏全过程。(3)淮北流行的十大乐星之一梅乐星指的就是《梅花三弄》用唢呐、竹笛、笙合奏。(4)《老报》当司仪高喊感恩父母:红事一拜天地。。。。。。白事一叩首。。。。。。

时用笙、竹笛合奏《报恩曲》即《老报》,从《安徽民间唢呐》一书隋景山著可以看出其它派系中并没有这种类型曲牌,所以谢派唢呐是当前安徽各派系中所传承独特性,唯一性的唢呐团队。

谢派唢呐的用具制型

1)唢呐芯子偏短。唢呐杆和碗与现代常见的唢呐一样。大唢呐碗在唢呐口处焊接约4公分宽的铜圈以扩冲音域。因地方戏剧较为多用,常用小唢呐降E调筒作2,大唢呐降A调筒作5。小唢呐多独奏,或与大唢呐合奏等形式较为多见。

2)把攥子。把攥子大中小各一只,大把攥子上口直径5毫米,下口直径1.5厘米,长11厘米。主要吹奏各戏曲的老生,老旦。中把攥子上口直径4毫米,下口直径1.2厘米,长9厘米,主要吹奏红脸戏为主兼吹小生。小把攥子上口直径4毫米,下口直径7毫米,长7厘米。模仿戏曲的花旦青衣唱腔。三者为线哨,哨肚小,好控制,演奏时三者均使用降A的大唢呐碗,左手与把攥子连接右手持鑔或小碗起遮、捂其共鸣作用。

3)毛脸筒。用小把攥子下端接一节长约8公分,直径约4公分的竹筒用来模仿梆子戏的红脸,其音色比同音高的把攥子更为粗犷浑厚。

4)闷子。也称闷笛(属自制)。上端与唢呐相同,只是芯子较粗,哨片偏软,尾部装有活动的小唢呐碗,上下内外直径统一,音域为十二度。其乐器通过调整哨片芯子的长短和气息控制音高和音准。

5)哈筒。筒身个个筒长10公分,直径2公分,中间整开8公分,宽1—1.2公分。开长方形音窗,边壁平薄,用于贴芦苇膜。它的发音靠吹奏者的嗓子发音来带动芦苇膜来模仿戏曲,曲艺为主。

6)管子。分为木管和锡管。木管长度25厘米,用老红木做成。八眼内径粗为1.5厘米,外经粗为2.5厘米。哨片与锡管哨片形状一致,木管哨片上口较宽些。木管、锡管持法与唢呐相同,木管表现音色低沉、优雅、悲伤。锡管制作:用泥坯做成槽模,模内中间塞入高粱秸秆,将外皮去掉,粗度1.2厘米,两头用泥固定好,用铁锅将锡或铅加温熔化下,倒入槽坯内,冷凉后,将多余部分用铁锉或砂纸除去,做成长圆状,上下粗度一样,等锡冷凉后,秸秆已成糊状,用刀挖去,便成管子的内孔,再用剪刀挖成有比例的唢呐杆一样的眼,上七个,下一个,长度13厘米。锡管哨片的根部外径和管子的内孔一致,从上口看与把攥子哨片一样,不用铜芯,其长度为5厘米,哨片的宽窄长短,管子的粗细长短来决定所要求的音高。其音色和同音高的竹笛音色雷同。

7)闷腔。与小把攥子样式相同,哨片薄,握法与吹小把攥子一致。主要靠演奏员的嗓音与气量的结合使哨片震动发生。如想吹奏戏曲花旦和女生歌唱则用假嗓子,如想吹奏小声和男生则用大本嗓子和二本嗓子。与闷筒大致相同,比前者用力些,效果特佳,十分逼真。

8)口哨。谢氏祖传口哨用旧打铜锣制作而成,成方拱形,两片合成,中间为拱形吹口。整体含在嘴里。孔内夹块用丝绸做成长条,三层为准,口哨外面用线扎紧,宽为2.5厘米,长为3厘米,能模仿人的笑声、哭声、说话、骂人和各类戏曲唱腔,音色亮丽,效果独特。

9)口技。属人们自娱自乐的单独门类,以单人表演较多,有的用树叶、秫苗、塑料膜,能模仿各种鸟叫、鸡、鸭、鹅、狗等叫声。传承人1982年专程北京学习此项技术并与唢呐独奏百鸟朝凤合二为一,其效果更加丰富多彩,所使用的工具绝密(谢派只在学生内传授,这里占不说明。)

相关制品及其作品中国民间器乐曲集成中收录谢派唢呐:《老报》、《坠子调》、《步步高》、《对歌》、《凡字调》五首唢呐曲



传承谱系

淮北谢派与蚌埠刘凤鸣唢呐大师因都从师于蚌埠张九成,其民间曲牌和演奏技巧基本类同。第一代:谢派掌门人谢献立、张九成。

第二代:谢占早  谢占文   谢占才  谢占铺   谢占友  谢占宝   谢占武

第三代:谢兆方  谢兆运  谢兆敏  谢兆国   谢兆言   谢兆活

第四代:谢成仁谢成龙  谢成坤谢成德谢成付谢成军  谢成启  谢成清

代表性传承人

谢派传承人谢成德收徒:

凤阳蚌埠片区:耿国显耿国贵耿国信耿国良耿小龙耿言喜耿言周耿言章耿言宝耿言习耿言亮汪浩

淮北片区:王永镇黄滚王亚洲顾龙陈金黄杨涛张祥祥孙艺龙黄汉文  李运运(女)周盼盼(女)任东东  周芳芳(女)王聪聪

1991年以来的部分学生:

濉溪片区:陈胜子(女)赵炎(女)陈少奇(女)陈倍倍(女)代胜男(女)代楠楠(女)唐文(女)王梅池(女)周芳芳(女)徐梦晴(女)徐超强刘伟张来军丁克银  陈影奇李帅徐飞龙徐杰杨过侯祥张浩李艳辛存存(女)          陈康莉(女)李曼(女)陈浩孙春光赵正洲周磊贾燕青          曹永奇张晓峰  陈昊召刘成成陈明  陈猛等

蒙城片区:纪标丁娟妹(女)丁文话纪春雨彭超峰杨凯旋谢伟谢燕张盼龙李婷婷(女)王凡  刘学井李风雅白森林          张文保等

四、项目论证

主要特征

谢派唢呐从起源到现在130多年的传承中具有如下一些基本特征,

1:唢呐由波斯传入我国后,先为宫廷器乐,后明戚继光用于军乐,淮北流行十大乐星之一的军乐星《苏武牧羊》《打洋牌》《将军令》等曲牌体现出铿锵有力的军乐特征。(附曲牌在补充栏目中)

2:在保留传统曲牌的基础上,又移植秧歌 民间小调 宗教曲牌 类别繁多,丰富多彩,曲目具有多元性特征。

3:谢派唢呐演奏特点:既有捂顶带借颤五大绝活,又有《报妆台》、《传双管》、《打枣》用鼻子吹加之舞蹈演奏方法和抽肠换肚,引人入胜,具有听觉视觉共同冲击的特征。

4:由于唢呐班人数能多能少,能够接受大活小活,老百姓婚丧嫁娶,生日庆典,从经费和生活方面都便于安排,所以形成广泛的群众所接受的特征。

5:谢派唢呐既有红白事通用的共生性曲牌又有民间点奏的民歌,十大乐星和地方戏曲。适合淮北口味要求,具有淮北人的情感宣泄,精神栖息的特征。

6:谢派用大F唢呐、闷腔、闷笛、闷筒哀惋缠绵,如歌如唱,如涕如诉,构成了具有摹拟唱腔的特征。

7:唢呐、口技、口哨三者合一,灵活运用,适合新老民歌和流行乐曲等内容的斗趣,对唱。便于当前文艺下乡,宣传贯彻党的政策,传递党的信息,所以构成了具有宣传鼓动的特征。

8:唢呐曲牌打枣,产生在我国北方,传承人谢成德在原来旋律不变的基础上,增加了抽彩条,用鼻子吹两者同时进行,可谓中国首创,具有可听性,又有可看性更加丰富多彩,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得到中外艺术家的好评,具有传承发展,创新的特征。

重要价值

1 研究价值:据淮北历史沿革一书记载:从公元前23年桓潭西汉的嵇康到东晋时代的桓伊均是淮北人,都是不同时代宫庭音乐艺术大师,可谓淮北历史音乐艺术名人众多,文化艺术积淀厚重淮北民间戏曲,民间小调,民间唢呐曲牌及宗教音乐,品类之全,丰富多彩。其中桓伊所使用的笛子是东汉著作家音乐家蔡邕亲手制作的“柯亭笛”,其吹笛出神入化,曾在笛上刻有梅花三弄,所以,淮北民间音乐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2 审观价值:淮北谢派唢呐演奏风格和演奏方式比较独特。传统的鼓吹乐和套曲慢板委婉细腻,快板粗狂豪放,演奏方法的舞蹈演奏和伴之的各种小杂耍丰富多彩,来源于民间戏曲,民歌变奏而来的鼓吹乐曲牌则富有歌唱性。呈现出旋律关,舞蹈关,歌唱关,调性关等可听可观的显著特点,不但为本乡本土的听众所喜爱,而且在周边地区也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

3 艺术价值:淮北唢呐曲目多,种类全,调性丰富,演奏形式多样,表现性能各异,集民间音乐之大同,又因其接近语言的自然声调,而易于流传并深受人民群众之喜爱,它与民间的各种礼仪活动息息相关,与人民群众的生老病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4 民俗学价值:淮北民情淳朴,文化积淀深厚,民间的各种庙会,社火,民俗礼仪和祭祀活动丰富多彩。谢派唢呐来源于生活,贯穿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密不可分,因而具有很高的民俗学价值。

5 实用传承价值:捂、顶、借、带、颤五大绝技是淮北谢派唢呐的重要演奏特点,现已传承一百多年,深深的刻印在每一个唢呐手的演奏手法上。其音色影响、演奏技巧等也深深的刻印在淮北听众的耳目中,所以说具有很重要的实用传承价值。

捂顶借带颤的技巧说明:

:  用具为把攥子,用手捂的意思,使其更好的接近戏曲字音

如:我、我们、我的乖乖、做好、我不干、我问问、《扒锅》里的道白:五块五、八块八、扒锅的、拐过来、大锅在锅屋里门后头等。

顶: “顶”与“借”又常有“上顶”、“下借”之说。上顶即向上超吹小三度,多用于第八音孔,其它的音孔上顶小二度,大二度较为方便。如泗州戏的最有代表性的一句:                   用小唢呐筒作2第八音孔上顶至  十分接近唱腔,惟肖惟妙。《百鸟朝凤》的鸟叫                  

用舌顶音十分接近鸟叫,其声音更为形象逼真。

借:(1)在第一孔不动的基础上吹出比筒音低小三度的音,(仅限于筒音)其余的音孔下借小二度,大二度较为方便。

  2)也可用吞的吹奏口型,嘴唇吞到哨口处在曲尾处用该落的指法而不落,而借上面的一个音孔,唢呐向下移,借到该用的音准上。如《坠子书》四句腔的最后一句(筒作5)其效果非常动人。

带:在乐谱上即前倚音,后倚音和上滑音、下滑音在演奏上即用气和指法同时进行,也可分开使用。用手一带而过之意,手到音止,抬手带音。

颤:这里指的是嘴颤,丹田气颤和手臂颤,无论是民族民间音乐戏曲和民歌用颤的方法,使曲调更加柔和美满,更富有民族特色。

濒危状况

谢派唢呐为了生存,从起源到现在的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可为走也吹、坐也吹、喜也吹、悲也吹、生也吹、死也吹的自然规律。因受到如下几个方面的影响,唢呐传承逐年减弱:

1由于乐籍制度的存在,鼓吹艺人的社会地位低下,属下九流,“一流高台,二流吹,三流马戏, 四流推, 五流池子, 六流背,七修八配九娼妓。”唢呐艺人被认为是最低贱的一类艺人。就连从事音乐的同行们也瞧不起。唢呐艺人只是凭借演奏唢呐获取一份微薄的收入勉强糊口。

2归属归旧的传承方式,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内指门里徒)。特别是唢呐民间绝活绝技修炼时间过长,内行俗话云:“三年满、四年圆、五年给师挣一年钱,等第六年才能教你绝活,大多数门徒坚持不下去主要怕绝活学到手后,独立门户,影响师傅的接活和声誉”。

3老式教学法的心传口授要求学徒条件苛刻。(1)徒弟要悟性高(即先知先觉)。(2)要有吃苦精神,不怕冷热,不怕雨雪,用打赌学生解决问题。(3)师傅唸出的啷的当或工尺谱记练较难。(4)几十年的计划生育家族成员越来越少等等。

为了摆脱种种困境,传承人谢成德在凤阳工作期间改变传承家训开始广收门徒。现在已发展一千多人,尽管如此还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经济技术的发展,市场商品经济的繁荣,城乡人忙于各种经济收入,没有时间练功背谱,吹拉弹唱被认为不务正业。尤其是那些质量较高难度较大的民间绝活,古老曲牌有先行自然消亡的危险。

受西方文化的冲击,传统民俗文化淡化,一些唢呐班引进了小号、萨克斯、架子鼓等西洋乐器,还有些班子多唱少吹或只唱不吹,唢呐逐步缩小了活动空间。

因经费无来源,无法对所有艺人进行思想培训和业务方面的集体培训,特别是我这个体办的唢呐培训班难度极大,真诚希望有关部门伸出援助之手,投入些经费,把民间艺术传承下去。

一些造诣很深的唢呐手年事已高相继去世,很多个人绝技难以得到传承,很多唢呐手急功近利,不注重艺术的厚积薄发,故享有声望者越来越少。


友情链接
安徽省图书馆  铜陵市义安区图书馆  芜湖县图书馆  怀宁县图书馆  宁国市图书馆  长丰县图书馆  凤阳县图书馆 
版权所有 相山区图书馆 地址: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区政府南50米相山区文旅体局
备案号:备案中  技术支持:安徽三户网络
您是本馆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