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相山
相山非遗
相山旅游
相山人文
相山非遗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相山 > 相山非遗
 
 
贺氏绫刻画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来源: 发布时间:2017-6-15 11:10:59 发布人:

贺氏绫刻画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一、项

剪纸艺术是一种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在视觉上给人以难以言传的透空视觉感觉和艺术享受。它历史悠久,风格独特,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一朵绚烂的奇葩。2006年5月20日,剪纸艺术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随着时代的进一步变革,无论哪一个艺术种类,在内容和形式上,必将有新的扩大、发展和变化,必然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创作出人们向往的、健康向上的、艺术性较高的作品,表达和体现生活中的真、善、美的意境和情趣,代言人们的心声。

贺氏绫刻画是在民间剪纸基础之上和版画等各类绘画结合,在创作题材和内容上加以深层次拓展,并在材料、技法、装裱上加以突破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因其所用材质是绫,非纸;表现手法是刻,非剪,故称之为“绫刻画”或“绫刻艺术”。

贺氏绫刻画亦是在力求创新中通过巧妙的构思和追求高超的表现技巧中成长起来的,力争使深邃的图案内容融合在简明的物(形象)、意(意境)、情(感情)、趣(趣味)之中,使人久看不厌,赏心悦目,使人们从作品中得到精神的寄托、向往、启迪,达到作品生命力的升华;力争大胆创新、思变,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适应新时代不同层次人们精神生活和审美意识的需求。绫刻艺术就象一朵艺术奇葩,正在与时偕行的华章中渐渐走进缘者的心中并在安徽和淮北大地盛开。它芳香四溢,将乘着时代发展的东风飘向神州大地。

淮北自然风景秀丽,历史文化底蕴丰厚,是发展旅游业得天独厚的条件,打造运河文化名城,创城市名牌已势在必行。贺馥是安徽省杰出文化传承人—民间工艺大师,安徽省第二届工艺美术大师,曾为政协淮北市第八届政协委员会委员,现为淮北市第十四届人大代表,所以继承和发展,保护和传承绫刻艺术,与时俱进为淮北打造文化名城、发展旅游业以及精神文明建设添砖加瓦责无旁贷。

所在区域及其地理环境

淮北市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之交,辖一县三区,东经116°23′-117°23′,北纬33°16′-34°14′,属淮河流域。北靠山东、东望江苏,西依河南,南临淮河。市政府驻地相山历史悠久,2000多年来,历代王朝分别在此设郡建县,因境内有相山而得。

相山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利时环境,使得其得以北会燕赵齐鲁之壮士,南聚吴越江淮之丰饶,西领汴洛关河之风骚。境内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其中有震惊中外的淮海战役纪念地;有举世闻名的隋唐大运河柳孜码头遗址;有风景秀丽、神话传说纷纭的相山,龙脊山,石山孜,乾隆湖,回龙寺;有名胜古迹星罗棋布的安徽省历史文化保护区古城临涣;有晋代名刹显通寺,凤凰山天藏寺;有古城汉墓,楼顶山岩画,千年古银杏树;有国家级城市湿地南湖公园和国家矿山公园;有现代雕塑大师刘开渠纪念馆等。

分布区域

贺氏绫刻画是分布于安徽省淮北市的在传统剪纸技艺基础上创新和发展的一种综合艺术表现形式。

任何艺术创造都不能简单的认为是纯属个人的产物,人的社会属性,使之必然反映着一定阶层,一定区域内的艺术趣味。而个性,只是在集体或传统基础上的发挥。又由于区域间的文化背景和生活背景不同,形成了绫刻艺术所在的区域性和不可替代性。

历史渊源

贺馥是满族人。听父亲说,家族代代都致力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研究和探讨,并对传统文化和技艺的继承与发展做出过重要的贡献。满族大部分人的宗教信仰是佛教。而佛学博大精深,能使人廓清迷惑,洞明宇宙和人生的道理,趋吉避凶,自求多福;豁凡情而发圣解,超生死而生净土,乃至究竟解脱,圆成佛道,深有益于身心修养和家庭幸福,以至于构建和谐社会。佛像美妙、慈祥、悲悯、博大、亲切、神情中透着普度众生的情怀。所以家族几代人都有人在凝终生之力研究绘画佛菩萨的最佳妙像。愿把这种人世间升华了的大美展现于世人面前,透过这种美使有缘人净化灵魂,发慈悲之心,开智慧之门,不断的修正自己对宇宙和人生的想法、看法、说法和做法,从而做好人,行好事,在不同的领域为建设更加美好的明天和构建和谐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贺馥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熏陶浸润成长起来的。

学生时代对剪纸等民间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记得那时曾观赏过一场大型的剪纸艺术展。一进展厅,剪纸那种极具装饰性的特殊艺术美感伴着莫名的视觉冲击力,猛地震憾着作者的心。那一刻,深深地印在脑海里,常常令作者回味无穷,激动不已。冥冥中,似已与之结下了不解之缘。其后,便遍访著名的民间剪纸艺术大师,并拜师学艺。其中对她影响最大的老师就是陕西的民间剪纸艺术家大师—库淑兰。九二年来安徽后,因情势所迫以及机缘的巧合,作者用剪子剪了一部分作品。后来,渐渐的摸索着,以“刀”代“剪”,从“纸”到“绫”;由刻纸到刻绫,直至装裱成“画”。随着技法的熟练,各类知识的融合,各种画类的相互结合,精、气、神的贯通,作品也从构思系列题材小作品到运筹经营宏大题材、场面之长卷,初步完成了“绫刻画”的原始探索历程。

关于隋炀帝与大运河的种种传说,妇孺皆知,柳孜码头大运河遗址的发掘被评为:全国九九十大考古发现之一。运河之谜吸引着众多的专家、学者前来参观考查、探索、研究,也激发着地方政府恢复一段古运河且以隋堤文化为轴心发展文化旅游业的构想。古运河之美、隋炀帝乘龙舟而下的声势之大,成了很多年来人们谈及却难以想像的一个谜。作者正是带着这份好奇,涌动着这份迷,创作了十二米长卷《隋炀帝巡幸柳孜》。

九华山地藏王菩萨的如是传说,润益着佛教题材的诞生;黄山风光的壮美迷离,青天包拯的流芳百世,灵壁钟馗的名垂千古,龙脊山张果老的清修佳话,启迪着久涸待开的心智……激励着贺馥创作了一系列的佛教题材和长卷。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传统吉祥图案的瑰丽绚烂,润益着作者的创作情怀,也孕育着绫刻艺术的成长。


基本内容

绫刻画是在民间剪纸基础之上和版画等各类绘画结合,在创作题材和内容上加以深层次拓展,并在材料、技法、装裱上加以突破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因其所用材质是绫,非纸;表现手法是刻,非剪,故称之为“绫刻画”或“绫刻艺术”。

一、绫刻画的基本特征

(一)继承传统和遵循规律的个性统一。

绫刻画有着它自身的发展规律且和民间剪纸相互联系。继承传统,就是要把传下来的技艺总结升华到理论。总结不好,运用不好,就成了照搬,就会流俗,形成束缚;和其它门类结合,结合不好,就会不伦不类。借用民间剪纸等画类现成的题材、构图、物象、表现手法等,更重要的还要从前人的经验中,从形成经验的要素中,寻找规律、方法、精神,找到可以今用(借鉴、启发)的一些带规律性的东西。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不是简单的量变,而是需要一个飞跃达到的高度。

绫刻画就是在继承传统剪纸的长处,汲取其精华中成长起来的,其艺术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借鉴了剪纸的造型规律。

民间剪纸的艺术表现,是不以再现客观现实为目的的。劳动者对于自我主观意识的强烈自信,形成了艺术表现中重视主观直觉、意念、臆断,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以重建美好的现实、理想和必然这一特殊的造型规律,这些规律是值得借鉴的。

①直觉对现实的肯定:不把事物存在的瞬间状态作为表现形象本质的参照,重视对物体多角度、多瞬间认识的造型处理,来自于作者对客观存在的全面理解。例如:《隋炀帝巡幸柳孜》中柳树的处理方法:并非现实中真实的柳树,而是参照柳树的概貌,抓住了瞬间的直觉感受来作造型处理的。

②意念对理想的肯定:例如:毛泽东诗词《蝶恋花》配画。画面中四个角的图案是:蝴蝶落在鲜花之上,蝶恋花三字穿插其间,以表意体现了《蝶恋花》之题名。用理想营造新的现实。使之更合乎人的感情,“合理”让步于“表意”。

③臆断对必然的肯定:如《一壶美酒话秋实》画面中,壶身上刻着的葫芦和菊花图案,并非葫芦和长春花、菊花真的长在壶身上,而是以葫芦和秋菊代言着秋天的累累果实,臆想喝着壶里的美酒,话着一年来的“累累硕果”。                    

④对于视觉所不可能接受到的现象,凭主观经验的推断展示出来,使空间建设突破了表象,而深入其内部,直接反映表象掩盖下的物象实质和客观必然。例如:《春风吹,福到了》画面中心圆形图案是倒写的福字(福到了),外面方形图案体现的是北方过春节时杀猪的场面:关上大门怕猪跑了,一条长板凳上放着杀猪用的刀、磨石等,三个人从不同方向以不同的姿势逮住了一头大肥猪,旁边放着等着装猪血的盆,小女孩因害怕而躲在女主人身后。一队队小鸟在空中飞舞着。周围的四幅图案打破了传统的构图方式,整幅画面按主观想象重新组合,通过蒸馒头、摆年货(水果、酒)等几个场面烘托了在党的春风吹拂下,人们过着五谷丰登、幸福安康祥和的日子。

⑤对于事物不同角度的认识和思维方法确立了其造型“以意写神”的基本条件。在这里,客观事物的外部形象已不是模拟的参照物,而只是作者产生联想的诱发体。创造的源泉从“心里出”,审美标准也就最终归于“心满意足”了。人们的主观想象与作者的审美理想取得了不约而同的一致。例如,《心莲心》画面中心部分母亲抱着小孩,跪于莲花之上,象征澳门(孩子)回归祖国(母亲),母子连(莲)心。因此深化了主题,使画面寓意更加深刻。

2、借鉴了剪纸的表现手法。                              

与造型意识相适应,民间剪纸因作者表达要求的不同,产生了多种多样的表现手法,都是值得借鉴的。

①“信天游”的手法——“信天游”是西北地区民歌的一种格式。这种随作者思维发展过程展开画面的手法,是围绕画面主体形象开始的。作者发挥创作过程中对主体形象的畅想,渐次地推出与之相关联的形象,暗示出平面中的层次和空间。例如:毛泽东诗词《蝶恋花》配画的构图就是采取由外到里渐小的方法,使人看过之后产生了三度空间的透视感,象是摄影的镜头,从地面逐渐推到空中。

②面面俱到的手法——为了圆满、立体地体现形象,不拘泥于形象静态中的某一方面、某一角度、某一瞬间状态的局限。一张侧面的脸,能更明晰地勾画出形象的轮廓,但剪上两只眼睛、完整的嘴和鼻子,又是天经地义的事:一棵树,有嫩叶、有花朵,又可以结满果实。形象完美的追求,突破了空间、时间的障碍。例如:《春华秋实》,一个画面里石榴树上有花有果,同时体现了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不同形象,寓示着石榴的成长过程,寓意着“春华秋实”之涵义。又如《春风吹,福到了》。

③舍表求里的手法——视线的障碍所遮蔽的内容实质,早在作者的意想之中,只要作者意识到了,任何物象表层都可以被突破,使其内部结构暴露无遗。

④移花接木的手法——为使形象变单调为丰富,变平板为活跃,一切作者认为有必要的辅助形象,都可以赋予主要形象。人物、动物身上长出些花草鸟虫和各种纹饰。例如:《狮子图》里狮子狗的身上有着不同的花纹图案,更加突出了狮子狗可爱、亲近的形象特征。尤其头尾夸张变形似祥云缭绕,使神化了的狮子狗更俱神威。从而使画面变得丰富、活跃,有着极强的感染力。

⑤比拟借喻的手法——这种手法不仅表现了作者对生灵万物拟人化的处理,也表现了他们善于以借喻的手法表达自己的想象:梅花鹿身上的斑点拟为一支盛开的梅花,以喻喜庆得禄;《雄鸡叫,福音到》中的蝙蝠,以蝠喻“福”到,又使画面更富有美感。又如《屈原林吟图》,画面中屈原一路行来栖于落叶丛中,昂然仰日,喻屈原虽身尤叶飘飘而落,然爱国之心却冉冉升起,感昭日月。凤凰组画中的《凤之歌一、二、三》,画面中,凤和人物互衬,和谐统一,凤为吉祥之物,凤至祥来、福来、运来。比喻象征了人们对幸福和美好前程的向往。《凤迎八方》画面中一现代女子乘于昂然而立的凤凰之上,展臂而招……据说有凤之地皆为宝地,……

⑥地位变更的手法——就好比传统戏曲和民间说唱中的进入角色,退出角色的手法。作者有时是画面中的一员,有时又退出画外,操纵整个画面,作者与画面之间没有固定的平行关系。例如:《隋炀帝巡幸柳孜》整幅画面的整体透视则是以运河南岸为视点,大体形成“S”型构图,且以地方官迎接下船后的隋炀帝、巍峨的柳孜行宫为画面中心逐渐向两边透视,而退出角色的正是作者自己和欣赏者的视点。

⑦谐音取意的手法——民歌中有这样的妙句:“雨里蜘蛛还结网,想晴(情)唯有暗中丝(思)”。利用谐音完成不易直接表达的现象或概念。例如:黑白组画中的《和平使者》,因画中人物手拿荷(和)花,由谐音产生联想,而“命”其为“和平使者”。又如,《雄鸡叫,福音来》画面中心是两只夸张变形的大公鸡,一鸡正在迎日引颈长鸣。这一叫,黎明来,蝙蝠(福)舞,鸡尾恰好是荷(象征合和)花的叶,周围环绕的是聚所有吉祥之花之品德为一体的宝相花。

⑧聚零为整的手法——先刻画出局部形象,再根据作者的构想组合起来,成为完整的画面。如:鸡年组画中《金鸡送瑞,福、寿、康宁》,画面中心是金鸡、牡丹图案,象征“福贵、吉祥”,周围由暗八仙(八仙所持的八种法器)共八个图案组合而成圆形,象征着福、寿、康、宁。

⑨程式化的手法——对无形的、不具体的不稳定的现象,通过理解和归纳,用具体的、相对固定的形象表现。这种程式化的形象,多是长期以来传统积淀的结果,并得到人们的普遍理解和承认,如云勾勾、水纹、火苗子等,绫刻画几乎每幅作品中都借用了此种表现手法。

民间艺人观察社会,在劳动实践中形成特殊的认识、思维方式,与完整圆满、对称偶数、硕大为美的原始审美理想相得益彰,产生出重于表意的造型规律和自由灵活的表现手法,使民间剪纸艺术的特色与众不同、独具一格。正因如此,才更值得借鉴。

(二)创新发展和技艺升华的个性统一

民间剪纸所惯于表现的题材中并非都是仪礼习惯、巫术信仰等方面创作的,有些作品不仅是体现了事物或生活现象的本身,而且是通过特定形式及其形象间的组合,蕴藉更深刻的内涵。

随着时代的进一步变革,无论哪一个艺术种类,在内容和形式上,必将有新的扩大、发展和变化,必然要创作出人们向往的、健康向上的、艺术性较高的作品,表达和体现生活中的真、善、美的意境和情趣,代言人们的心声。

绫刻画亦是在力求创新中通过巧妙的构思和追求高超的表现技巧中成长起来的,力争使深邃的图案内容融合在简明的物(形象)、意(意境)、情(感情)、趣(趣味)之中,使人久看不厌,赏心悦目,使人们从作品中得到精神的寄托、向往、启迪,达到生命力的升华;力争大胆创新、思变,以适应新时代不同层次人们生活和审美意识的需求。


相关制品及其作品

贺氏绫刻画现有作品百余幅;代表作为《中华巾帼流芳史》卷长50米;《水浒传·梁山一百零捌将》卷长20米;《隋炀帝巡幸柳孜》,卷长12米;《清净真如圆觉流芳图》卷长18米,《牧牛为道图》卷长10米;《天真归元醒世图》卷长8米;《罗汉图》8米;《佛祖盛会》卷长6米;《琉璃盛世祈福纳和呈祥图》卷长6米;》《竹林七贤贤论图》卷长6米;《马踏飞燕追梦来》卷长8米;《心莲心》以及其他两米长卷多幅。佛教题材组画近六十余幅,凤凰题材组画十四幅,和谐颂组画十幅,《壶颂》组画六幅,生肖组画近六十余幅,以及其它各类题材组画,邮资封设计、贺卡及封面设计等。

(1) 学生时代,对剪纸产生了一种莫名的兴趣,曾向多位不同流派的民间剪纸艺人拜师学习,并尝试剪纸。

(2) 1992年,来安徽后开始绫刻创作。

(3) 1995-1998年,创作20米长卷《水浒传·梁山一百零捌将》。

(4)1996年,《淮海战歌》、《毛泽东诗词·蝶恋花配画》参加全国美展。

(5) 1998年,《金陵十二钗》参加国际巡回展。

(6) 1999年,《心莲心》参加“全国民间工艺美术书法大展”,荣获特别金奖。作品被组委会收藏。并命名为“海峡两岸德艺双馨艺术家”荣誉称号。

(7) 2000-2002年,创作长卷《隋炀帝巡幸柳孜》。被濉溪县政府授予“有突出贡献艺术家”荣誉称号。并当选为“濉溪县第五届政协委员会委员”。

(8) 2002年,作品《春风吹,福到了》入选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并入编画集。

(9) 2004年,50米长卷《中华巾帼流芳史》,历经十年问世。

《隋炀帝巡幸柳孜》荣获安徽省首届民间工艺品博览会金奖。

(10) 2005年,论文《呐喊之后的反思》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首届民间艺术高层论坛会上获奖。

《隋炀帝巡幸柳孜》获奖并入编《中国民间艺术、民间艺术家卷》。

(11) 2006-2008年间,多次参加淮北市各级各类画展、入编各类画集,作品多次被市政府作为高级礼品赠送国内外贵宾,受到好评。当选为政协淮北市第七届委员会委员。

(12) 2006-2008年间,被濉溪县宣传部评为“文化艺术贡献奖”。

继任政协第六届委员会委员。

(13) 2008年个人专著《贺氏绫刻画》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并发行。

(14) 2010年,参加安徽省首届民俗文化节。

(15)2010年作品《隋炀帝巡幸柳孜》入选世博会安徽馆并参展。

(16) 2011年,被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任命为理事。

(17) 2011年5月,被授予安徽省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工艺大师光荣称号。10月于徽园参加安徽省工艺大师展暨颁证仪式。创作六米长卷《竹林七贤贤论图>>.

(18) 2012年2月,被授予第二届安徽省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

创作八米长卷《天真归元醒世图》。当选为淮北市第十四届人大代表。

(19)2010-2013年,创作十二米长卷《牧牛为道图》。创作六米长卷《马踏飞燕追梦来》。

(20)2004-2014年,创作十八长卷《清净真如圆觉流芳图》。

(21)参加淮北市第十届妇女代表大会。

(22)2015年,六米长卷《琉璃盛世祈福纳和呈祥图》被安徽省第一届工艺美术珍品委员会经评审认定为艺术珍品,并颁发了证书和证标

传承谱系

1、学生时代,贺馥就对剪纸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曾利用假期向不同流派的剪纸艺人拜师学艺,收藏整理了不同流派的剪纸,并从理论高度做了概括总结,为后来的绫刻艺术打下了坚实理论和实践的基础。

2、其中一位,就是在陕西地区的民间剪纸艺术史上,有一位“国宝级”,“世界级”的剪纸艺术大师,她就是199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的库淑兰女士,其剪纸在传统剪纸基础上已有了创新和发展。生前为剪纸艺术做出了重要贡献。贺氏绫刻画的很多表现手法就是从她那继承和发展来的。

3、还有最重要的一位老师就是父亲贺清林,他传承了祖辈们的传统文化精髓以及绘画和书法。尤其是对儒释道文化的研究,从小就影响着贺馥。

她从小就开始跟随父亲学习画佛像和国画,为以后的大型佛教题材和传统文化题材的绫刻艺术创作奠定了基础。

4、第二代的传承人;女儿张一博,张一凡。

代表性传承人

传承人贺馥:笔名凝悟,无思,号云中凤子,生于1969年2月,满族。1992年来安徽,1994年于淮北市创办翰海画院,现为翰海画院院长;安徽省第二届工艺美术大师,,安徽省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工艺大师。曾为濉溪县第五届六届政协委员,淮北市第七届政协委员,现为淮北市第十四届人大代表。

主要特征

一、绫刻画和民间剪纸的区别和联系

由于每个艺术家的生存环境、生活阅历、从艺历程、文化底蕴、个性因素、审美情趣等诸多方面的不同,形成了各自在创作题材、审美和应用上的不同。

传统民间剪纸多为民间艺人所做,即以农村妇女为基本队伍的劳动者对民间习俗、人生礼仪、个人审美喜好而传承或创作的体现自身本质精神而创作的作品。有着明显的艺术风格和区域特色。

而绫刻画则不同,它是作者在专业绘画的基础上,把自己多年来于文学、绘画、历史等方面综合形成的知识积淀,以及特殊的生活阅历所形成的个性因素、处世态度等融入作品之中,形成了一种特定的绘画语言表达方式。

一些长卷作者一生中没有精力再作第二次,因其太长,只适合于收藏保存。由于受材料和刻画过程(工序多,速度慢)的限制,作品原作存世量也不会太多,不可能广泛应用,走向商品化,亦不能象剪纸一样,体现着多功能的普遍应用之特性。

传统民间剪纸有着集体性特性,作品一经问世,就不再是作者个人的私有,而是属于整个社会和集体,既不标明作者的名字,也没有个人著作权。好的作品流传世间,一经传播中大批临摹,变体作品的泛滥,剪纸作者个人就被融入“劳动者”这一群体概念中去了。

而绫刻画不仅借鉴了剪纸的优点,而且在构图、造型等方面和版画、国画相结合,使此画类综合了多个画类的优点,有些画面不仅有版画、国画的视觉效果,还有着装饰画的特殊美感等个性特性。即使有些传统题材作品在某些方面借鉴了民间剪纸等其它画类的优点,也是在融入自己的审美倾向的同时,在继承中创新发展,重新组合、构图,而不是机械地照搬。

绫刻画和民间剪纸在材料、技法、装裱上也有着很大的区别。

二、绫刻画的自身存在与作者的艺术和人生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

绫刻画依附于作者的文化背景、生活环境、个性因素和专业特性。作者在创作过程中贯注了自己的审美感情,融入了自己的生活感受和个性因素所体现的处世态度,体现着和各个画类结合、探索,直至在对立统一中定稿落成的艺术成长历程。诸多的因素,形成了它的独立性。它只是最适合作者体现自我的一种绘画风格和语言表达方式,综合而形成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绫刻艺术。

从小受家庭环境影响而形成的生活习惯和方式,成长中渐积着文化底蕴,为其艺术和人生奠定基石做了最好的铺垫;于生活的无奈和磨砺中渐渐铸就的忍、韧、耐、容、恒的个性因素;因人世迹遇感应提升而自然形成的慈悲、善良、唯美的心地;于生活中感悟得来的淡泊宁静的处世态度,为其艺术和人生的不断提升扎下了深深的根;勤奋渐积得来的绘画功底,始终如一的创作态度等,于冥冥中成就着作者的艺术和人生。

重要价值

作者的一些长卷多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题材,作品融入了历史性、知识性、趣味性和人生哲理、感悟等画外内涵性的东西,使欣赏者在欣赏画面的同时,不仅满足视觉欣赏需求,还学到了知识,开阔了视野,了解了历史,受到了启发。以至于净化灵魂,提升境界,使欣赏者乐在其中,这正是作者艺术人生中所要追求的最高境界和努力方向。所以贺氏绫刻画就像她的艺术和人生一样,不可替代和模仿,这就是其价值所在。而这种价值又是立足于淮北和安徽的历史背景和深厚的文化积淀,这又是另外的一种价值取向。

贺氏绫刻画是继承和发展传统技艺的综合体,是值得保护传承,弘扬传播和收藏的。

濒危状况

传统民间剪纸多为民间艺人所做,即以农村妇女为基本队伍的劳动者应民间习俗、人生礼仪、个人审美喜好而传承或创作的体现自身本质精神而创作的作品。有着明显的艺术风格和区域特色及广泛的应用、使用范围。

而绫刻画则不同,它是作者在专业绘画和多种风格剪纸的基础上,把自己多年来于文学、绘画、历史等方面综合形成的知识积淀,以及特殊的生活阅历所形成的个性因素、处世态度等融入作品之中,形成了一种特定的绘画语言表达方式。

一些长卷作者一生中没有精力再作第二次,因其太长,只适合于收藏保存。由于受材料和刻画过程(工序多,速度慢)的限制,作品原作存世量也不会太多,不可能广泛应用,走向商品化,亦不能象剪纸一样,体现着多功能的普遍应用之特性。所以这部分作品应得到保护。


友情链接
安徽省图书馆  铜陵市义安区图书馆  芜湖县图书馆  怀宁县图书馆  宁国市图书馆  长丰县图书馆  凤阳县图书馆 
版权所有 相山区图书馆 地址: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区政府南50米相山区文旅体局
备案号:备案中  技术支持:安徽三户网络
您是本馆第位访客!